发电治沙两不误,中国生态洁能领军企业这样应对光伏新政-云顶集团3118acm

云顶集团3118acm-云顶国际官网唯一官方网站

发电治沙两不误,中国生态洁能领军企业这样应对光伏新政

  • 来源:
  • 时间:2018-08-29
分享到: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微信分享到新浪微博

6月29日,“库布其30年治沙成果总结暨服务‘一带一路’绿色经济推进会”在京举行。

亿利集团(elion)创立于1988年,是中国生态修复领军企业。  生态修复之外,亿利集团 聚焦洁能环保,其控股公司“亿利洁能”于2000年在沪上市。该司致力于高效清洁能源投资运营,创新集成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和储能技术,在内蒙古库布其、河北张北建成了1gw规模的“发电+种树+种草+养殖+扶贫”的特色光能产业。在531新政的冲击下,这家沙漠光伏领军企业的经营状况令人关注。

严控工程造价、提升管理应对光伏新政

在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亿利在库布其沙漠建设了中国第一座因治沙而建设的310兆瓦光伏电站。目前,亿利还在河北省张家口等地,建设运行240兆瓦京张奥运光伏廊道和50兆瓦村级扶贫电站。

其创新的“发电、治沙、种植、养殖、扶贫”一体化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的立体光伏发电模式,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还获取了多种收益。其具体优势体现在,修复过、未利用土地上建造生态光伏电站,远比在城市、乡村征地成本更为低廉,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也为拓展产业规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运用前沿高新技术和科学、智慧化运营管理,有力地提升了光伏发电效率,降低了发电成本。

亿利洁能介绍称,“在国家严控光伏电站建设指标之际,亿利洁能仍然获得国家批复的600兆瓦指标。”

这600兆瓦新建光伏指标来之不易。亿利洁能副总经理张永春介绍到,去年8月22日有关领导到库布其时,对于已经建成的31万千瓦光伏高度评价,同时随行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包括各级的主管部对于光伏和治沙的有机结合以及五位一体的发展也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确定要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边养殖,治沙改土,和精准扶贫”五位一体的模式扩大,带来更大的效率。于是公司当即决定扩大光伏电站规模:国家匹配40万千瓦,内蒙古自治区匹配20万千瓦,在未来两年内落实。

众所周知,受531新政的影响,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集团曾经引以为傲的产业在紧锣密鼓准备开工之时,却突遭变数。

无所不能记者就531新政相关问题提问亿利集团相关领导。

亿利洁能副总经理、光伏单元总裁张永春先生回答称,531政策最大的影响就是上网电价下降5分钱,对于已经开工的项目,新政后公司每年的净利润约减少1500万元;同时,公司已经批准但还未投产的光伏业务也会受影响。公司目前正在和价格司等政府部门进行探讨,利好消息较大。

张永春表示,亿利洁能的应对措施有两方面,严控工程造价和提升精益化管理。

“严控工程造价方面。531政策出来后,大家都知道整个行业的组件厂家都着急出货,这样的话,他们就不得不把组件价格大幅下降。我们通过节约建设成本,有效提升了项目内部收益率。

提升精益化管理方面,我们通过引进云平台、大数据,还有机器人巡检等科技技术,有利于在后续生产管理上有效降低成本,做好技术储备和实施开展。”

亿利洁能总裁徐卫晖进一步 表示,此次新政对公司的光伏组件总的存量没有影响,对增量这方面,主要是通过组件价格的调整,通过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把经营收益提升上去。

治沙生态产业促京津冀大气质量提升

亿利集团在库布其坚守治沙30年,投入产业资金300多亿元、公益资金30多亿元,治理沙漠910多万亩,带动库布其及周边群众10多万人脱贫致富,探索、总结、创新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库布其模式,创造出沙漠绿化+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1+6”的生态产业体系。

其在库布其打造的“平台+插头”的沙漠生态产业链,让当地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如今,库布其沙漠周围组建了232支亿利民工联队,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人。还有近1500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人均超过3万元。

“从一家小盐厂一步步走来,亿利集团与10万农牧民一起,秉承艰苦奋斗、敢为人先、锲而不舍、不辱使命的库布其精神,治理沙漠、保护家园、共谋发展,打赢了探索创新之战、生态治理之战、脱贫致富之战。”王文彪强调。

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团队发布了“库布其沙漠治理对京津冀大气质量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该报说明,库布其作为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经过30年有效治理,在降低京津地区风沙灾害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网站地图